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19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之宇宙论

    仍有所依,厌患心识,依无所有寂然而住。(九) 非想非非想处地,定心胜妙,无粗想非无细想。  无想定与的区别。无想定是外道为了获得无想天的果报而修泯灭一切心想的禅定,能于中心想不起,尚未断惑证真,此是属色界摄;灭受想定是灭受想之心,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。入者,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,求出世功德;入无想定,则妄计伏心想以为解脱,求世间乐界。是无漏业,不感三界生死果报;无想定是有漏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4545700.html
  •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

    永伏性障,可以断一念无明而不俱断,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。到了三地满心后,三地菩萨由于四禅八,四无量心、五神通的修学满足,这时他有能力取证无余依涅盘,可以成为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,但他志不在此,他还要往上修。一直到六地满心位,烦恼障现行悉断,才成就四果解脱。六地菩萨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,成俱解脱大乘无学。  2大乘菩提道涵盖了二乘解脱道。菩萨明心见性证得般若总相智后,不久即会渐渐通达二乘法—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268142.html
  • 大乘百法明门论

     第三色法,略有十一种:一眼、二耳、三鼻、四舌、五身、六色、七声、八香、九味、十触、十一法处所摄色。   第四心不相应法,略有二十四种:一得、二命根、三众同分、四异生性、五无想定、六、七无报想、八名身、九句身、十文身、十一生、十二住、十三老、十四无常、十五流转、十六异、十七相应、十八势速、十九次第、二十时、二十一方、二十二数、二十三和合性、二十四不和合性。   第五无为法者,略有六种:...

    天亲菩萨造

    法相|唯识|般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9050694599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C

    阿罗汉的   我们把四禅八给大家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,下面为大家讲解一下小乘阿罗汉境界的。   罗汉进入涅槃时,会跳到虚空现十八变给你看,完了以后,自己用三昧真火,在空中引起中的火大,把...回来了,证得,一切智慧都不用了。   是证得涅槃境界的一种现象,而涅槃是道体。以大乘菩萨、佛的境界来讲,罗汉境界是“有余涅槃”,并非佛菩萨境界的无余涅槃。所以,罗汉进入涅槃境界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443590.html
  • 十六特胜——南怀瑾老师

    为尼,时亦在彼。乃拊而咄曰:老兄畴昔不循法律,死更荧惑于人。于是以手推之,偾然而踣。遂就阇维(火化),收舍利建塔。资料补充,鸟巢)   在这个时候到“”,所谓涅槃境界,还不算数。(十六)“观弃...“观离欲”,才算是真正跳出了欲界,才证得小乘的“有余依涅槃”,证得“”,还不是证得“无余依涅槃”。所谓什么呢?思想、知觉、感觉,统统空完了,这叫。“想受皆灭”,有意的把它关闭起来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2186985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十四)

    乃至非想、解脱。”依据译文,“愚夫所行禅”是外道与声闻、缘觉二乘所修的。这种禅法主要在观察“人的自我”是不存在的。但是还执著事物的个别性质(自相)与共通性质(共相、同相),看到这些性质如白骨连锁,而执著生命实有无常、苦、不净之性质。以为这些观察到的性质本身,是如此真实不变。这样藉著禅定的工夫,由先前的观察,继续上转,以至于“”而解脱。所以这种禅法虽然证得“人无我”,还不能证“法无我”,是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447138.html
  • 《譬喻师》的源流

    心是无间断的。但心有多方面功能,眼看、耳听、鼻嗅、舌辨、身触都是心的功能,就其每一类来说,总是有间断的;不过混为一体观之,从生到死,心则始终没有间断。就佛教实践讲,止观到期间,意识似乎断了,有部就认为是无心无识的。譬喻师则倡细心说,认为仍有心活动,但不是粗心而是细心。譬喻师的这些重要主张,后来得到发展,如童受弟子诃梨跋摩(师子铠),他开始信受师说,后来觉得那些论点仍未摆脱有部旧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4054165.html
  • 关于禅定

    若登峰,唯二乘圣人,澈了四谛,持三法印,入,乃名造极。  禅、禅之与禅定及禅定之,理谛行相之各异其趣,至此已甚为明显。  然则禅之岂非寂然澄明?既非四禅,在何处?是何定相?  禅之非即...,大略如此。  五、圆   四禅、四空乃至,皆为与外道共法。以其执法而修,制心而得,其不圆故不名圆。  若明本心,见自本性,则妙明寂照,本自圆成,岂假修持?诚如百丈上堂:「灵光独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4555730.html
  • 你知道佛陀的七种第一义么?

    具足四禅八、四无量心、五神通等而入四地;四地起皆是增上慧学,皆是无境界法、无所得法。于三地满足时起,菩萨能取俱解脱果而故意不证,留惑润生——不断润生爱,继续进修无生法忍;直至六地圆满前,方取证。 七地念念入,而犹未离见境界。此时菩萨往往欲入涅盘,佛以一切种智,加持七地满足菩萨,令其真识于断一念无明后,不取无余涅盘;并授予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”,六七二识成就中品转识成智,于相于土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0488069.html
  • 禅定之种类

    非有想;非无想者,谓非如无想及,一切诸想皆悉灭。唯有微细想,缘无相境转,故名非想非非想)此七解脱,于所观法,要离彼地烦恼障染,方始修习。今观彼境,为除障,起神通功德得自在故。⑧想受灭(即...二无心(无想定和)等。这里侧重说明五现见等至和二无心。  (一)五现见等至:是见道以上的圣者修习五种观行,能亲所见、明了见,故名现见等至。圣者于修道所断烦恼,制伏对治有二:初不净观,为令贪欲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0039498.html